人力资源、物质资本的全球流动给各国高等教育带来的挑战之一,就是任何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都无法孤立地、与世隔绝地发展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屈一平
“它需要的不是怯懦者,而是那些敢于冒险,勇于突破的学生。”此语出自2013年上海纽约大学宣传视频内容,受访者美国纽约大学教授这样定义招生标准。
7月10日,上海纽约大学的首次招收本科生工作结束,其中,招入中国内地学生151名、国际学生149名。该校中方招生办主任周鸿表示,高考成绩在录取中并不占绝对优势,在之前该校自主招生的校园日活动中,对考生的综合素质进行的成绩评判非常重要。
不出国门读国际一流的纽约大学,这一“国内留学”模式,令众多高考考生和家长心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在乎多办一所大学,更需要的是高质量、有特色的教育,需要的是改革和创新的勇气。”上海纽约大学文理学院副院长赵中建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作为一所独立法人大学,上海纽约大学的目标定位是建成一所世界级、多元文化交融的大学。
2003年被教育界认定为中外合作办学的“分水岭”—这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施行,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即中外合作大学开始创立。
经过十年“合伙”,中外合作大学走出了怎样一条对外开放、对内变革之路?在一系列政策质量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中外合作大学的教育对外开放之路的下一步探索,路在何方?
受访专家一致认为,在高等教育对外开放进程中,创新的教育管理成果逐渐显现出来。但是,扩大高等教育对外开放、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下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扩大教育开放的理念,仍面临一系列现实障碍,特别是制度层面的制约。
审批工作逐步常态化
2012年4月6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会见了来访的美国纽约大学校长约翰·塞克斯通一行。
袁贵仁指出,上海纽约大学是中国“985”院校和美国一流大学的首次合作办学,是《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后教育部批准筹建的第一所中外合作大学,希望学校在招生办法、人才培养模式和学校管理模式等方面大胆改革探索,不仅建设成为中外合作办学的典范,也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典范。
新中国中外合作办学的历史,与改革开放相伴而生。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相继与美国高校合作举办学位班或成立研究中心,这些合作均属早期中外合作办学的先例。
上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逐渐增多,为规范对外教育交流与合作活动,1995年1月,原国家教委发布了《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下称《暂行规定》)。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1996年,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立合作关系,开始针对国企和民企的后备干部以及国家公务员进行MBA培训和考核。此后,中外合作办学逐年发展。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教育贸易是世界贸易的一项核心的内容,世贸组织《服务贸易总协定》规定:除由各国政府彻底资助的教学活动之外,凡收取学费、带有商业性质的教学活动均属于教育服务贸易范畴。
此后,中外合作办学,由零星的项目走向系统的办学机构设立。到2002年底,全国经行政部门审批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达712个,比1995年初增加了近10倍。
为适应全球化教育理念的大趋势,2003月,中国颁布《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中外合作大学开始创立。西交利物浦大学以及珠海联合国际学院等均全面引进国外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进行内部改革。
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好若干所示范性中外合作学校和一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探索多种方式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本文来源:瞭望观察网
今年2月,教育部披露,目前经审批实施本科以上高等学历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有43个,其中具有法人资格的分别是上海纽约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长江商学院、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
截至2013年1月,经审批机关依法批准设立和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共有1780个。其中,机构186个,项目1594个。实施本科以上高等教育的项目732个。
(责任编辑:365bet注册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