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华东11月1日电(记者 董志雯) MBA“天价”报名门槛近期成为热点。除了上述天价报名门槛,MBA学费涨幅尤其是名校学费快速上涨也再次成为学员和院校关注的焦点。
人民网记者调查发现,就上海而言,今年继续“涨”声一片,同时一些备考的学员也陷入两难心态,是继续备考还是放弃?如果考上,高额的学费能否换来同样的回报?
四大花旦领涨MBA,第二梯队紧随其后
近年来,由于MBA教育带来的多重利好,学员人数猛增的同时,学费也年年创新高。以上海MBA市场为例,作为上海高校MBA“第一梯队”的复旦大学和上海交大,在学费方面一直占据“领涨”地位。2012年,一流高校的MBA学费大多在10万-18万之间。
记者在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最近发布的2013MBA项目学费中看到,在职MBA学费分别为22.8万和23.8万,较2012年分别上涨4万和5万。
2012年9月15日,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和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凯瑞商学院联合推出的“全球金融工商管理博士学位项目”的学费为人民币80万元,创国内商学院最高纪录。同时,上海交大高级金融学院2013在职MBA学费也从2011年、2012年的18.8万元和23.8万元涨至28.8万元,每年涨幅达5万元。
除高校外,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已公布的2013在职金融MBA项目学费达到43.8万,是目前已宣布的国内在职金融MBA学费中最高的一家。其还未公布的2013年全日制MBA项目学费在2012年更是史无前例上涨至33.6万元。
记者从第二梯队的院校多方了解到,MBA、EMBA班明年都将有涨价的趋势。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院校商学院也表示,“涨价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至于调整幅度,目前还在酝酿中。
记者注意到上海对外贸易学院MBA教育2013年的学费同比上涨幅度在9%至17%,一般项目学费上涨至10.8万元,与陆家嘴人才金港联合培养的“金融投资与资本运作方向”项目学费涨至12.8万元。
MBA学费为何年年涨价?
数据显示,近几年来在国内“MBA热潮”下,MBA报考人数以平均每年20%以上的速度飙升。据近年趋势预估,今年参加全国MBA联考,或以GMAT(世界通用商学院录取考试)成绩申请国内MBA院校的考生将突破100万。从2008年到2011年,国内MBA院校从113所增加到236所。
此种情况下,MBA学费的高涨仍然挡不住学生们狂热的报考热情。尽管各商学院MBA的学费不菲,但每年的报考者仍需激烈竞争才能进入心仪的院校。在目前38种高校专业学位中,MBA仍是最受追捧的种类,在历年研究生网上报名中,尽管MBA学费高,仍是报考人数最多的专业学位之一。
对此,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院长助理周雪林向人民网记者表示,涨价是因为考虑到高投入的培养成本与保证学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各商学院MBA学费抬价原因基本上被归结为培养成本和物价走高等方面因素。“保持学费上涨意味着保持身价”,也有专家如此置评。
面对这般高昂的价格,有学员质疑MBA学费涨价只为抬高身价,呼吁学校公布MBA学费详细的价格构成。也有学员表示,自己有必要知道交到学校手上的钱到底花到哪里。
附表1:中欧、复旦、上海交大历年MBA学费对比(万元)
学校 | 类别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 全日制MBA | 25.8 | 29.8 | 33.6 | 待定 |
在职MBA | 2012首次招生 | 39.8 | 43.8 | ||
复旦大学 | 在职MBA | 12 | 12 | 18.8 | 22.8 |
IMBA | 13 | 13 | 14.8 | 16.8 | |
亚洲MBA | 15 | 15 | 15 | 19.8 | |
交大高级金融学院 | 全日制MBA | 16.8 | 16.8 | 20.8 | |
在职MBA | 18.8 | 23.8 | 28.8 | ||
交大安泰 | CLFM/CLGO | 15.8 | 15.8 | 17.8 | 20.8 |
全日制MBA | 12.8 | 12.8 | 18.8 | ||
在职MBA | 11.8 | 11.8 | 18.8 | 23.8 | |
IMBA | 无 | 12.8 | 14.8 | 17.8 |
附表二:上海地区第二梯队MBA学费对比(万元)
学校 | 类别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上海财经大学 | 在职MBA | 7.8 | 7.8 | 13.8 | 13.8 |
全日制MBA | 8.8 | 8.8 | 10.8 | 11.8 |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在职MBA | 7 | 7 | 13.9/10.7 | 待定 |
全日制MBA | 7 | 7 | 10.7 | 待定 | |
华东师范大学 | 在职MBA | 7 | 8 | 11.8 | 待定 |
全日制MBA | 7 | 9 | 10 | 待定 | |
同济大学 | 在职MBA | 8.5 | 8.5 | 13.8 | 待定 |
全日制MBA | 9.3 | 9.3 | 11.8 | 待定 |
中国MBA二十年调查(二)
在危机边缘呼唤改革
2012年11月05日08:12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人民网华东11月5日电 (记者 王若宇)11月,正是2013年MBA网上报名最为火热的时候。根据近几年趋势预估,今年参加全国MBA联考,或以GMAT(世界通用商学院录取考试)成绩申请国内MBA院校的考生将突破100万。
1991年,教育部正式批准9所高校试行MBA招生。20年来,旺盛的市场需求,催生出超过230家具备颁发MBA学位的教学机构;但另一方面,针对MBA教学扩张所带来“泥沙俱下”的质疑从未停顿。新近公布的英国金融时报全球MBA排名显示,上述230家院校中仅有2所入围TOP 100。这一数字甚至低于入围世界综合大学TOP 100的中国大学数量。
“几年内,差的商学院不会存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院长约翰·奎尔奇说。
“大批低质量MBA教育机构泛滥,整体降低中国商学院声誉;当前形势严峻,不得不改”,另一位MBA项目负责人说。
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只要你事成后付款1.5万元,我就能帮你搞定XX大学2013年的入学面试”。
电话那头,一位自称李老师的人催促记者尽快达成协议,事后将1.5万元打入指定账户,就能为记者“内定”某所985重点高校的MBA录取面试。该男子称如此操作已经有数年历史,绝对安全。“录取后,你如果还有学分考试的需求,我们同样能够帮忙,这个到时候再说”。
这通电话折射出的,仅仅是泥沙俱下般中国MBA教育乱象的冰山一角。相较通过全国统一联考、学校面试的录取形式,更多潜规则隐藏在诸如“自主招生”与“变相降低录取标准”的种种“联办MBA”与“MBA研修班”之中。
最早作为商业领袖教育被引入中国的MBA,旨在培养具有职业素养的经理人与企业管理人才。然而20年来,中国MBA学员剧增、学费飙涨、各色学位众多,但其质量到头来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目前,经教育部核准,有资格颁发MBA学位的国内教育机构共有230余所。这230余所高校中,还包括了众多与海外高校联办的MBA项目。
对于愿意花钱的人来说,即便不参加全国联考或者GMAT考试,用“曲线”方式获得一个正儿八经的MBA学位似乎并非难事。
上海知名留学机构创世人向记者透露,许多排名不堪入目的海外高校,连留学生都很难招到;但这些学校换个战术进军中国商院市场,与正规高校合作一个MBA项目,照样财源滚滚。
具有一定公信力的FT(金融时报)2012年MBA排名显示,230家中国MBA教育机构中,仅有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两所入围世界TOP100 MBA。该数字甚至低于同类机构所评选出的,入围世界TOP100综合大学的中国高校数量。中国MBA教育,已然到了急待改变的危险时刻。
国际舞台上难以获得认同的中国MBA教育,在国内也处境尴尬。
猎头公司资深经理人Nicole认为,当前中国对MBA教育认识错位,许多学校仅将MBA教育视为揽财与开拓资源的平台;更糟糕的是,就连MBA学员,也错误的认为读MBA,首要是为了所谓的拓展“人脉”与“关系”。
“在国内,获取MBA学位的途径很多,但这些学位的持有人是否能够满足雇主的需求,是严峻问题;客观看,海归MBA比本土MBA普遍更受欢迎”。
双重危机同时爆发
在全国MBA网报启动之际,全国各大媒体刊登了一则上海交通大学商学院学员欺诈门的新闻。记者与国内早年名校MBA毕业生,现某PE合伙人刘强(化名)在电话中讨论了这则消息。
电话那头,看罢新闻的刘强哈哈一笑,回答记者说:正规PE投项目,需要经过从看项目到市场分析、财务评估、负责人与职员谈话等多个环节。最终还需集体讨论,实行“一票否决”。而该案例中,打着投资公司合伙人的MBA学员显然没有扎实的管理经验,更别说投资经验。通过这一案例,刘强认为现今的商学院教育暴露的问题主要是:学生没经验、老师没教好。
学生越来越年轻、缺乏实战基础;学校急于扩张、忽视质量。双重危机的同时爆发,让中国MBA教育的前路未卜。
《光明日报》援引数据指出,中国MBA学员的平均年龄从1997年的32岁左右下降到2001年的26岁左右。
除却年龄因素之外,生源结构也成为让商学院颇为头痛的问题。在中国MBA教育起步的前10年,重点高校能够轻松招到具有丰富经验与发展潜质的商业人才。但如今状况显然不同:上海各高校公开资料显示,MBA学生的职位呈现下滑趋势:学员结构上从大公司老总“渐变”为大公司中高层或者小公司老总。
与此同时,中国MBA教育质量也屡遭质疑。为学校贡献巨额收入的MBA教育是否受到高校的相应重视与对待?以一所重点高校在上海开设的教学点为例,其师资力量与该校本科生、研究生教育无显著差异,全部教授加起来不超过7个。即便是这样的班底,也是和该校教学点的其他项目“共享”的。
教授走穴、教育走调,已成为MBA圈内心照不宣的现象。
多位知名院校MBA项目负责人向记者直言:当前国内1/2的MBA教育机构存在质量问题:其中多数MBA课堂上照搬研究生课程,学习与商业实践严重脱轨。而在整个MBA培养
过程中,学校自身也存在定位不清和认识错误。
窥探众多MBA招生简章,总能发现些许共同点:
或强调门槛底、能够轻松获取国家认可学历、学位;
或强调读书过程轻松、“人性化”,不影响在职工作;
或强调校友资源强大,能够打通政商资源;
……
这些被某些学校重点宣传的内容,和真正的商学院教育相去甚远。复旦大学MBA项目负责人孙龙告诉记者,外界对于MBA的错误认识,以及国内一些院校的作为,已经整体拉低中国MBA声誉,行业改革刻不容缓。
借道国际认证
对于中欧、复旦、北大光华这些位列第一阵营的名校而言,必须谋求与其他院校拉开差距,方能避免“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在淘汰机制缺位的当前,名校们纷纷借道国际认证,与国内其他院校进行切割。
EQUIS(欧洲质量改进体系)和AACSB(国际高等商学院协会)是英美主要高等教育及商学院认证体系。国内通过上述学校认证的MBA项目,通常被认为教学质量过硬。
记者了解到,有通过上述认证的中国商学院正向教育部建议,成立类似于“常春藤”的中国商学院校盟,树立国际品牌。但能够进入该“校盟”的高校,仅在10家左右。
那么,对于剩下220家正不断颁发MBA学位的教育机构而言,他们的出路又在哪里?
中国MBA二十年调查(三)
合作办学增多 乱花渐欲迷人眼
2012年11月16日14:15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人民网华东11月16日电(记者 董志雯)MBA从1991年9所试点院校招收不足百名学生,发展到2010年236所院校年招生35000多名。EMBA从2002年30所院校年招收2000多名学生,发展到2010年62所院校年招收8000多名,二十年来,中国的MBA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培养出了一批高层次管理人才。
随着国内MBA教育的迅速发展,合作办学项目越来越多的受到申请者的青睐——在一个项目就读却能够享有两方甚至多方教学的优势和资源。而业内相关人士表示,未来MBA市场更加注重品牌,将进入两极分化的淘汰赛。
现象:合作办学乱花渐欲迷人眼
“按照你大专学历、三年工作经验来看,基本没有问题,我们不是应试教育。”
电话那头,一位自称负责清华班戈MBA招生工作的王老师向记者介绍:“清华班戈采用自主招生,免联考。每月集中1-2个周末(2-4天)上课,让您既不影响现在的工作,又能轻松获得MBA学位,不需出国 2年后可获得英国威尔士班戈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证书,工作学习两不误。”
这通电话折射出的是中国MBA教育合作办学乱象的冰山一角。名教授、名高校、名机构……这一串宣传广告的字里行间透着合作办学的“暧昧不清”。目前,经教育部核准,有资格颁发MBA学位的国内教育机构共有236所,其中还包括了众多与海外高校联办的MBA项目。中国MBA二十年来,MBA学员剧增、学费飙涨、各色学位众多,但其质量却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人民网记者发现,随着国内商学院的不断发展,MBA合作办学模式已占据了上海MBA市场的很大比例。据不完全统计,上海地区以合作办学方式出现的海外院校,有上海交大-UBC MBA项目,上海交大-马赛商学院MBA项目,复旦大学-香港大学MBA项目,复旦大学-BI(挪威)MBA项目,同济大学SIMBA项目,英国曼彻斯特商学院Global MBA等。从项目的名称可以看出,这些项目基本上属于强强联合。
在国内林林总总的MBA项目中,因中外合作MBA在师资、课程设置、教学体系等方方面面的优势,对于学员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
“对于愿意花钱的人来说,即便不参加全国联考或者GMAT考试,用‘曲线’方式获得MBA学位似乎也并非难事。”上海某知名留学机构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相较通过全国统一联考、学校面试的录取形式,更多潜规则隐藏在诸如‘自主招生’与‘变相降低录取标准’的种种‘联办MBA’与‘MBA研修班’之中。”
中外合作MBA,指国家鼓励的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此项目一般参加学校自主考试,被录取后,在职学习两年,每月集中上课,英文授课占总课程50%以上。毕业后获得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证书。
教育部门规定,目前,我国只有获得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编号、统一格式的中外合作办学许可证或者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批准书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可以依法颁发外国教育机构的学历、学位证书。
据记者了解,目前正规的国外大学通常都规定,学生必须参加90%以上本校教授授课,才能获颁学位证书。而国内许多合作办学机构,用国内的教材、师资,最终还能获得国外学位证书。对此,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国内大多数合作办学基本都是此模式,这样颁发出的学位证书,价值令人质疑。
合作办学路在何方:品牌优胜劣汰
“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外院校想进入中国MBA市场,只有通过合作办学才能拿到招生执照。” 沪上某高校MBA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合作办学不一定1+1会大于2。首先要考虑合作双方彼此的文化是否融合;其次是考虑品牌在市场上的影响力。如果两个学校之间存在不对等就很难延续下去。”
中外合作MBA项目在中国已经走过十余年时间,“未来MBA市场会逐渐走向分化。实现强强联合的项目,对市场的影响力越大,占有率也越大,而弱的项目将淘汰出市场。”相关专家对于合作项目未来发展如此置评。
对于学生如何选择中外合作MBA项目,猎头公司资深经理人Nicole认为,首先可以考虑历史悠久、校友资源丰富、市场影响力大的项目;其次要看项目的口碑如何,一般来讲,好的项目都是长期经营的结果;最后可以实地去做考察,比如和校友做一些交流,亲身感受下学院的开放日活动等。
(责任编辑:www.s-myt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