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国际化专业及课程群建设的意见
来源:浙江省教育厅 日期:2013-12-10
浙教外〔2013〕130号
浙教外〔2013〕130号
各普通高校: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和《浙江省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规划(2010—2020年)》,进一步加强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推进我省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根据我省高校的具体实际,现就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国际化专业和课程群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建设目标
到2015年,在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建设30个外语授课的国际化专业(其中本科20个), 50个外语授课的课程群。通过国际化专业及课程群的建设,进一步凝练专业特色,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育的国际化水平,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国际交流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及加快留学生教育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建设重点
依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高校专业设置现状,重点建设与我省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密切相关的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发展和教师培养所需要的学科专业及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专业,优先考虑已列为省级重点专业、优势专业或精品课程的建设项目及目前已开展实质性国际合作项目或招收外国留学生基础较好的专业及课程群。
三、遴选条件
(一)国际化专业的遴选条件。
1.国际化专业应依托本校目前已设置的专业或相近专业。该专业或相近专业原则上应已有2届及以上毕业生, 且历届毕业生质量较高,综合素质良好,就业率高,用人单位的综合评价好。
2.专业建设方案应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明确的建设目标、切实可行的建设计划(包括时间进度表、保障措施等)和可量化的考核指标。考核指标在符合本指导意见规定的建设标准基础上由学校自行确定,鼓励每个高校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优势。
3.专业带头人应具有较高的教学科研水平及长期(半年及以上)的国外学习或工作经历。专业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合理,有良好的专业技术及国外学习、工作背景,有较强的科学研究及教学研究能力。
4.专业的教学基础设施条件良好,经费投入满足持续发展需要,校内外的实验、实习、实训条件能够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与相关行业、企业和职业界有比较密切的联系和有效合作。
5.重视在专业建设中借鉴国外高校先进的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按照新世纪高素质人才培养要求,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6.专业建设过程中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重视教师及学生国际交流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留学生教育工作。
(二)课程群的遴选条件。
1.课程群是指高校围绕某一学科或某一专业、相互间有关联的3门及以上课程组合。课程群下设课程应是本校已开设2年及以上的有一定教学积累的课程。
2.课程群建设方案应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明确的建设目标、切实可行的建设计划(包括时间进度表、保障措施等)和可量化的考核指标。考核指标在符合本指导意见规定的建设标准基础上由学校自行确定,鼓励每个高校形成自己的课程特色和优势。
3.课程群负责人应具有较高的教学科研水平及长期(半年及以上)的国外学习、工作经历。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合理,有良好的专业技术及国外学习、工作背景,有较强的科学研究及教学研究能力。
4.课程群教学基础设施条件良好,经费投入满足持续发展需要,校内外的实验、实习、实训条件能够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
5.重视在课程群建设中借鉴国外高校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按照新世纪高素质人才培养要求,不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
6.课程群建设过程中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重视教师及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留学生教育工作。
四、建设标准
(一)国际化专业的建设标准。
1.每个本科生专业每年招收不少于20名新生(含外国及港澳台学生),研究生专业每年不少于6名。
2.所有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采用英语或其他外语教学,鼓励有条件的学校采用英语或其他外语开设通识教育课或公共基础课。
3.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其中60%及以上的中方任课教师具有半年及以上的国外学习、工作经历,积极引进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外籍教师、外籍专家承担部分教学任务。
4.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并取得明显成效。原则上一般专业(不含具有浓厚中国文化特色的专业)50%的专业基础课、70%的专业课程选用能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教材。具有浓厚中国文化特色的专业(如中医药、中国绘画等)选用的教材要满足英语或其他外语授课的需求。
5.高度重视教育教学质量,建立健全较为完善的教学组织管理体系和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
6.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重视留学生教育,并取得一定成效。其中本专业40%及以上的中国学生具有国外交流学习的经历,本专业30%及以上的学生系外国留学生。
(二)课程群的建设标准。
1.每个课程群每年修读中外学生人数累计达到30名及以上。
2.所有课程采用英语或其他外语教学。
3.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其中80%及以上的中方任课教师具有半年及以上的国外学习、工作经历,积极引进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外籍教师、外籍专家承担部分教学任务。
4.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并取得明显成效。原则上所有课程(不含具有浓厚中国文化特色的课程)均选用能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教材。具有浓厚中国文化特色的课程(如中医药、中国绘画等)选用的教材要满足英语或其他外语授课的需求。
5.高度重视课程群教育教学质量,建立健全较为完善的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
6.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重视留学生教育,并取得一定成效。每个课程群每年修读外国学生人数累计达到5名及以上。
五、遴选及管理办法
国际化专业及课程群建设的申报工作将分步实施,采取学校推荐、专家评审的方式确定建设项目名单。国际化专业建设周期一般为3年,课程群建设周期为2年。建设周期结束时进行项目验收,期中开展中期检查。
本科国际化专业统一纳入“十二五”普通本科高校新兴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管理,2013年下半年先行启动(具体内容见《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十二五”普通本科高校新兴特色专业建设项目遴选工作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和《浙江省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规划(2010—2020年)》,进一步加强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快推进我省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根据我省高校的具体实际,现就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国际化专业和课程群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建设目标
到2015年,在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建设30个外语授课的国际化专业(其中本科20个), 50个外语授课的课程群。通过国际化专业及课程群的建设,进一步凝练专业特色,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育的国际化水平,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国际交流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及加快留学生教育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建设重点
依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高校专业设置现状,重点建设与我省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密切相关的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发展和教师培养所需要的学科专业及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专业,优先考虑已列为省级重点专业、优势专业或精品课程的建设项目及目前已开展实质性国际合作项目或招收外国留学生基础较好的专业及课程群。
三、遴选条件
(一)国际化专业的遴选条件。
1.国际化专业应依托本校目前已设置的专业或相近专业。该专业或相近专业原则上应已有2届及以上毕业生, 且历届毕业生质量较高,综合素质良好,就业率高,用人单位的综合评价好。
2.专业建设方案应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明确的建设目标、切实可行的建设计划(包括时间进度表、保障措施等)和可量化的考核指标。考核指标在符合本指导意见规定的建设标准基础上由学校自行确定,鼓励每个高校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优势。
3.专业带头人应具有较高的教学科研水平及长期(半年及以上)的国外学习或工作经历。专业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合理,有良好的专业技术及国外学习、工作背景,有较强的科学研究及教学研究能力。
4.专业的教学基础设施条件良好,经费投入满足持续发展需要,校内外的实验、实习、实训条件能够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与相关行业、企业和职业界有比较密切的联系和有效合作。
5.重视在专业建设中借鉴国外高校先进的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按照新世纪高素质人才培养要求,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6.专业建设过程中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重视教师及学生国际交流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留学生教育工作。
(二)课程群的遴选条件。
1.课程群是指高校围绕某一学科或某一专业、相互间有关联的3门及以上课程组合。课程群下设课程应是本校已开设2年及以上的有一定教学积累的课程。
2.课程群建设方案应具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明确的建设目标、切实可行的建设计划(包括时间进度表、保障措施等)和可量化的考核指标。考核指标在符合本指导意见规定的建设标准基础上由学校自行确定,鼓励每个高校形成自己的课程特色和优势。
3.课程群负责人应具有较高的教学科研水平及长期(半年及以上)的国外学习、工作经历。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合理,有良好的专业技术及国外学习、工作背景,有较强的科学研究及教学研究能力。
4.课程群教学基础设施条件良好,经费投入满足持续发展需要,校内外的实验、实习、实训条件能够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
5.重视在课程群建设中借鉴国外高校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按照新世纪高素质人才培养要求,不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
6.课程群建设过程中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重视教师及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展留学生教育工作。
四、建设标准
(一)国际化专业的建设标准。
1.每个本科生专业每年招收不少于20名新生(含外国及港澳台学生),研究生专业每年不少于6名。
2.所有学科基础课和专业课采用英语或其他外语教学,鼓励有条件的学校采用英语或其他外语开设通识教育课或公共基础课。
3.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其中60%及以上的中方任课教师具有半年及以上的国外学习、工作经历,积极引进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外籍教师、外籍专家承担部分教学任务。
4.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并取得明显成效。原则上一般专业(不含具有浓厚中国文化特色的专业)50%的专业基础课、70%的专业课程选用能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教材。具有浓厚中国文化特色的专业(如中医药、中国绘画等)选用的教材要满足英语或其他外语授课的需求。
5.高度重视教育教学质量,建立健全较为完善的教学组织管理体系和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
6.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重视留学生教育,并取得一定成效。其中本专业40%及以上的中国学生具有国外交流学习的经历,本专业30%及以上的学生系外国留学生。
(二)课程群的建设标准。
1.每个课程群每年修读中外学生人数累计达到30名及以上。
2.所有课程采用英语或其他外语教学。
3.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其中80%及以上的中方任课教师具有半年及以上的国外学习、工作经历,积极引进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外籍教师、外籍专家承担部分教学任务。
4.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并取得明显成效。原则上所有课程(不含具有浓厚中国文化特色的课程)均选用能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教材。具有浓厚中国文化特色的课程(如中医药、中国绘画等)选用的教材要满足英语或其他外语授课的需求。
5.高度重视课程群教育教学质量,建立健全较为完善的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
6.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重视留学生教育,并取得一定成效。每个课程群每年修读外国学生人数累计达到5名及以上。
五、遴选及管理办法
国际化专业及课程群建设的申报工作将分步实施,采取学校推荐、专家评审的方式确定建设项目名单。国际化专业建设周期一般为3年,课程群建设周期为2年。建设周期结束时进行项目验收,期中开展中期检查。
本科国际化专业统一纳入“十二五”普通本科高校新兴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管理,2013年下半年先行启动(具体内容见《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十二五”普通本科高校新兴特色专业建设项目遴选工作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