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5月17日版面
5月9日,筹建一年多时间的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正式启动建设。这是国内首个“中方为主,国际合作”的大学国际校区。
那么,华工将如何扎根中国大地,推进国际合作,办好世界一流大学国际化校区?《人民日报》记者专访了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章熙春,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校长王迎军。
国内首个在地国际化校区正式落地建设
记者:筹建一年多时间,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正式落地建设。与以往办学模式相比,广州国际校区有何创新点?
章熙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转化为办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自信。
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华工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办好广州国际校区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去年3月,教育部、广东省、广州市、华南理工大学四方签约,共建广州国际校区。广州国际校区将采用一种全新的不同于以往中外合作办学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在充分借鉴国际上先进教育的基础上,集中外众家之长,做好蓝图规划,探索出适用于未来50年的全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华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新增长极和新引擎。
王迎军:66年的办学发展,华工的理工科办学水平进入世界一流行列。在“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学校的工科排名位居全球高校第22位,中国大陆高校第7位。
华工的国际校区选择在本市的国际创新城南岸,占地约1700亩,建筑面积将超140万平方米,计划明年9月开始正式使用。与以往国际办学不同,广州国际校区将采用“部省市校”四方共建的新模式,充分掌握办学自主权,引进国际先进教育体制,扎根中国大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学科对接的方式,探索国际化办学新模式。目前,广州国际校区已经与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密西根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澳大利亚西澳大学等近20所世界一流院校落实合作计划。
重点建设10个前沿交叉学科学院
记者:广州国际校区与近20所世界一流大学落实合作计划,将如何创新办学模式?
章熙春:广州国际校区将以更加开放的办学模式,采取“一对一”“一对多”的合作模式,与世界一流大学开展全方位、实质性和高水平的合作,引进国际优质办学资源,吸引全球顶尖学者和大师,组建一流的师资队伍,培养德才兼备的拔尖创新人才。
目前,广州国际校区已经与近20所世界一流院校合作重点布局引领世界科技前沿、服务国家战略、孕育产生颠覆性技术变革的新工科交叉领域,重点发展新材料、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生命健康、绿色建筑与智慧城市、生态环境等方向。
王迎军:今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以“四个走在全国前列”激励广东继续做好改革开放排头兵的角色,要求在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国前列。
华南理工大学自组建之日起,就以服务国家发展为己任,以建设一流大学为目标。根据规划,广州国际校区将建设10个前沿交叉学科学院和若干个研究院,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对接国家和区域重大需求,从事国际前沿的科学研究,推动高水平科技成果转化,培养一流的高端创新人才,助力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
一年多来,广州国际校区首期成立的3个学院和5个研究院,已经开始研究生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分别是先进材料国际化示范学院、生物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吴贤铭智能工程学院三个学院,以及华南软物质科学与技术高等研究院、华工-港科大联合研究院、广州智能工程研究院、材料基因工程创新中心、生物医药与再生医学联合研究院五个研究院,重点开展基础研究、重点核心技术研究和高端人才培养。
引进国际顶尖人才的综合平台
记者: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关键是人才资源。国际校区的建设时间表怎样?又将吸引国际顶尖人才的加盟?
章熙春:华工要抓住国际校区这一历史机遇。按照计划,建立完整的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体系,达到1.2万人的在校学生规模。其中本科生约3000人,研究生约9000人。目前,教育部已批复已成立机构的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的招生指标,今年各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有序进行,同时启动本科新专业的申报,计划明年开始招收本科生。
广州国际校区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办学的原则,争取在短时间内建成理工特色、世界一流的国际化校区,力争2030年校区学科全面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2050年校区学科全面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华工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王迎军:广州国际校区瞄准诺贝尔奖获得者、发达国家院士、世界一流大学资深教授等高层次创新人才,倾力打造一支国际化、高水平师资队伍,专任教师、行政和教辅人员总体数量计划达到约1600人,其中顶尖人才100余人、国内外知名教授约160人和优秀青年人才约240人。
目前该校区已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近100人,其中不少是国际重要的学术权威和领军人物。在已引进的12名全职国内外院士中,有7名来自欧美发达国家,包括国际高分子领域的领军人物、美国工程院院士程正迪,国际无机膜领域主要奠基人之一、德国科学院院士Jürgen Caro,有机光电子学顶级专家、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Donal Bradley,著名先进制造技术专家、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杜如虚等人及其团队。
在教育部、广东省和广州市的鼎力支持下,我们坚信未来的广州国际校区一定能够成为全球高端人才的聚集地、国际前沿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和又红又专拔尖人才的输出地!
(责任编辑:365bet注册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