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国际司张秀琴司长在
中外合作办学评估试点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0年3月2日
同志们:
大家早上好!
结合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工作,主要谈两个方面的情况。
一、充分重视和发挥中外合作办学的作用
在此次对外发布的《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中,对我国下一阶段教育对外开放进行了总体规划,对中外合作办学工作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好若干所示范性的中外合作机构和一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探索多种方式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
从《规划纲要》的相关表述,大家可以感觉到国家进一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的决心和力度。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外合作办学的意义已不只是办好一所学校、一个项目,而已经成为我国整个教育对外开放事业的组成部分。另外,纲要也对中外合作办学提出了非常重要和具体的工作任务。为此,强调几个方面的情况:
第一,中外合作办学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乃至整个教育对外开放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外合作办学经过10余年的发展,规模逐渐扩大,层次逐步提高,模式趋于多样,已经覆盖了除西藏、青海、甘肃、宁夏和新疆以外的26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部里去年组织部分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和有关专家对中外合作办学的规模、层次等做了一个调研。调研结果显示,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推动了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教育对外开放水平,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是创新了办学机制,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中外合作办学引进境外办学主体,利用境外教育资源,借鉴境外教育发展经验,探索合作办学机制,推动了国内院校学科专业建设和教师培养,增强了办学活力,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国内院校的教育观念、课程体系、教学质量等都得到了提升,产生了一批优秀的办学机构和项目。
二是丰富了教育供给,满足了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中外合作办学目前不同程度地覆盖了义务教育之外的所有教育层次,丰富了我国教育供给的多样性,受教育者的学习机会和学习内容相应增加,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不同层次受教育者的需求。高等教育阶段的中外合作办学,拓展了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渠道,增加了学生选择国际化教育内容的机会。
三是拓宽了人才培养途径,培养了一批专门人才。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引进、新设了一批专业,加强了一些薄弱学科的建设,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一批专门人才,为缓解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国际金融等实用人才的需求起到了积极作用。
总的看,中外合作办学已成为支持高等学校以及我国教育对外交流与开放的重要平台,大家有责任把这个平台建设好,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第二,要认清中外合作办学面临的挑战和任务
目前我国的中外合作办学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在提高办学质量、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以及维护教育主权等方面,都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一系列繁重的任务。具体来说,
一是如何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培养中国发展亟需的大批高质量人才。比如,在培养跨国公司需要的人才方面,我们就存在很大差距。据著名国际咨询公司麦肯锡的一份报告,说是到2020年,中国公司将需要7.5万名能够在全球环境中有效开展工作的领导,但中国每年培养的60万新工程师中,仅有1.6万具有在外国公司工作的实用能力和语言能力。在培养能够适应国际传播形势和要求的新型新闻人才方面,我们也存在差距。据统计,在我国各高校每年培养的3万余新闻类毕业生中,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传播能力、能够进入国际性新闻机构的学生屈指可数。国际法专业也有同样的问题。中外合作办学有责任也有条件在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方式方法上进行一些探索,加快为我国培养大批高水平优尖人才。
二是如何开展办学体制、方法和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比如,新加坡推出了“环球校园”计划。吸引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芝加哥大学商学院、斯坦福大学、康奈尔大学等15所世界一流高校到新加坡设立分校或二级学院,建设“区域教育服务中心”。
韩国2002年制定引进世界一流大学开办研究生院计划。提出将世界一流大学引入韩国大学设立研究生院,使韩国进一步发展成为亚洲的教育、研究中心,要建立10所具有世界水平的研究型大学。政府成立了由有关领域教授、企业家、公务员等组成“引进外国优秀研究生院审查委员会”,对合作办学进行审查。
阿联酋2003年在迪拜设立教育培训自由贸易区——迪拜知识村,引入世界各地教育、培训机构350家,其中包括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比利时、印度、俄罗斯等国高校32所。知识村内实行外商独资、完全免税、收益与资产自由汇出,并提供出入境签证便利。
卡塔尔1995年设立教育城,吸引了弗吉尼亚州立大学、康奈尔大学威尔医学院、德州农工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乔治城外交学院,美国西北大学等6所来自美国的知名高校入驻办学。这个计划由美国的知名咨询公司负责策划,目前看已经取得了相当好的效果。
各国加大对优质教育资源的争夺力度,将对我今后引进优质资源、提升办学水平以及推动教育走出去等方面带来影响。
三是要从维护我国的教育主权利益高度,防范发达国家的教育倾销。从国际上看,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由于本国生源不足,教育资源过剩,加上受经济危机影响,教育输出愿望强烈。因此,扩大国际学生规模,面向国际市场提供教育服务,成为许多国家教育机构缓解国内生源不足矛盾的重要措施。
此外,经济危机下,全球竞争进一步加剧,国际教育被赋予新的功能。一些国家制定国家战略,通过股权并购、加盟连锁、特许经营等多种渠道,采取各种措施,积极推广教育服务。对此,我们要有清醒认识。其中,如何有效保护我国政治利益,也需要我们在谋划和推进工作中保持高度重视和清醒头脑。
第三,协调并处理好影响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几个关系
一要进一步研究、处理好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与满足社会多样化教育需求的关系。
中方教育机构应当根据学校的整体定位和发展战略,密切结合国家、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以及学校学科建设的需要,努力选择在国际上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学科专业优势的外国教育机构开展合作办学,引进、消化、吸收、利用、创新外国优质教育资源,并真正将其转化为中国教育机构改革和发展的能力,防止低水平重复开展合作办学的现象。
同时,不同类型的学校也要防止盲目攀比、一哄而起。如在高等教育领域,国家鼓励在新兴、紧缺、薄弱专业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国家重点建设的高等学校要注意选好合作对象、合作模式、合作内容,为全面提高学校的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服务;在职业教育领域,要增强培养面向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高技能人才的能力;普通高中阶段要围绕落实国家课程改革方案和教育目标开展中外合作办学。
二是要进一步研究、处理好加快合作办学发展与谋划好办学布局以及调整合作办学规模、结构的关系。
目前,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集中在东部地区,中外合作办学的外方合作者主要来自积极倡导教育服务贸易的英语国家。比如,在合作办学项目中,有73.3%的合作方来自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美国和新西兰,来自澳大利亚的合作项目更是超过了四分之一。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科分布也呈现高度集中的态势,主要集中在办学成本相对低廉的学科专业。
在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同时,如何进一步优化中外合作办学的规模和结构,更好地发挥其对于国家和地区发展的推进作用,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是要进一步研究、处理好合作办学与国家教育改革发展全局之间的关系。
历史经验一再表明,每一次大的经济危机背后都孕育着一场新的科技革命。当前全球已经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教育和科技在增强综合国力中的作用更加关键,创新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决定性力量。而瞄准国际发展前沿,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培养和凝聚高端人才,突破核心技术,加快发展战略性新产业,这些都对我们的教育尤其是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拥有更大优势的中外合作办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中外合作办学推动教育教学改革,这一点已经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比如,通过合作办学,各院校强化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推行国际化实用性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树立了质量是办学生命线的意识等等。
但这还很不够。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中,就反映出我国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人才方面的匮乏。中国经济航母能否在未来妥善应对预防金融投机者通过金融衍生工具等金融手段发起的“远程精确打击”稳步向前,迫切需要我们加强对专业金融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培养出像钱学森、邓稼先那样的金融界国家栋梁。在新型新闻人才、国际法律人才等方面也同样。我们要借助中外合作办学,结合国家发展需要,认真探索创新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方式方法,进而影响、推动整个国家的教育改革发展。
二、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中外合作办学工作
《规划纲要》的制定和颁布,为我们下一阶段发展中外合作办学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认真围绕《规划纲要》,牢固树立改革开放的意识、大局意识、质量意识、协同意识,不断改革创新、不断提升质量,做好新形势下的中外合作办学工作。
一是牢固树立改革开放意识
要坚持把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的战略措施,纳入国家、地方和学校教育事业整体发展规划,充分吸收世界教育发展的经验,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着力提高高校整体办学实力,加快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不断推进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形成中国特色、结构合理、水平一流的中外合作办学体系。
二是牢固树立大局意识
开展中外合作办学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有的同志可能认为大局是空话、套话。其实不然,我们都知道要进一步推进教育改革开放,怎么改革?怎么开放?胸中没有大局观,没有全局观,就只能是瞎改革、乱开放,那就是盲目而且危险的。
树立大局意识,就是要自觉服从服务于国家发展全局的需要。办学为什么?为的是推动国家富强、社会文明、人民富裕。因此,中外合作办学除了一般意义上的育人功能,更重要的使命还在于通过教育对外开放,引进国外一流的教育资源、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提高我国的教育竞争力,这既是制定《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核心。作为中外合作办学的中方办学者,不管外方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从我们这里获取什么,我们自己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国家给政策、学校给资源、受教育者出学费,绝不只是为了从合作办学中获取那一点“合理”或者“不合理”的回报,而是希望真正利用好中外合作办学这块试验田,从国家发展改革全局的需要出发,从教育改革、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出发,积极探索,不断推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树立大局意识,就是要正视社会和受教育者对中外合作办学的批评(或者叫愿望和要求)。维护受教育者的利益,是中外合作办学实践中必须加以重视的一个问题。尤其是对办学双方投入比较有限,主要靠学生学费支撑的一部分中外合作办学,如何保护学生利益问题,让学生的学费付得起、付得值至关重要。从最近一个时期国际司接到的投诉看,大部分问题都是反映合作办学条件差,办学质量不高,高额学费交的不值。还有一些是反映不能取得外方学位,或者出国继续学习没有保证,承诺不能兑现等,对这些问题必须从维护稳定的高度出发,积极重视,妥善解决,切实维护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
三是牢固树立质量意识
中外合作办学的出发点和根本点是“办学”。当然,也有很多外方教育机构更看重投资回报和经济利益,特别是靠教育出口获得巨大利益的国家,完全把教育国际合作纳入WTO范围内的贸易行为来看待和推进,降低入学和发证标准,在教学环节偷工减料。中外双方因为价值取向不同,导致双方在办学投入、质量保障、收费标准、办学规模、教学方式等方面产生分歧,也是正常现象。毕竟外方办学者不是白求恩,也不可能做“洋雷锋”。从我国加入WTO的承诺来看,合作办学是作为“商业存在”准入的,外方希望通过合作办学获得商业或经济利益也比较正常。
但是,作为中方教育机构,在这个过程中应当牢牢树立办学意识,始终坚守自身对教育教学的内在理想,始终不忘合作办学的初始目标,坚持把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自身办学水平、培养一流人才当成合作办学的最高目标。
四是牢固树立协同意识
目前,我国中外合作办学仍然处于探索阶段。由于发展时间短、开放幅度大、实践经验少,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出现了一些不同看法甚至争议。对此,我们既要坚持发展的眼光,坚持通过发展的手段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也要树立协同意识,坚持依法治教、依法管理,齐心合力建立健全相关制度,推动中外合作办学健康、有序、快速发展,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做出贡献。
中外合作办学直接涉及中外办学者、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受教育者等多个群体,间接涉及的群体更多。这就好比几匹马拉一辆车,各自有各自的方向和坚持,中外合作办学的道路如何走,如何走得更好,最终就要靠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同志和中外合作办学者、各位从事中外合作办学研究的专家大家共同探讨、一起努力。
过去一年里,在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为继续推动中外合作办学稳步发展,我们主要开展了两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是开展了中外合作办学的审批和备案工作
新批准举办了1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完成了106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备案编号,复核通过了2个省市的24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完成了2008年9月以来3批82个本科以上中外合作办学申报项目的形式审查、实质内容审查和专家评议工作。目前,我们正在对此前累积下来的几百个中外合作办学申请进行集中审核,以推动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的审批。
第二是加强中外合作办学规范管理,推动“两个平台、两个机制”建设
“两个平台”“两个机制”是教育部党组为规范中外合作办学管理采取的重要工作举措,对促进和维护中外合作办学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目前有关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第一个是建立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这项工作主要借鉴了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在加强自费出国留学中介监管工作中的做法和经验,发挥信息沟通在规范管理和提升办学质量中的关键作用。通过信息公开有效行使政府部门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形成主管部门、学生和社会共同参与监管的模式,建立对中外合作办学从入口到办学过程,再到证书发放等各个办学关键环节的动态监管机制。目前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建设筹备工作已顺利完成,现已依托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试运行( www.crs.jsj.edu.cn )。
目前这个平台上所提供办学机构及项目的信息,主要包括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的审批、管理,教育部及各地工作监督渠道,面向社会和学生的在线热点问答等10个方面的信息,基本涵盖了中外合作办学的各个方面。平台试开通后满足了不同人群多样化的需求,得到了社会各个方面的肯定。今后还准备在信息发布的基础上,逐步向日常监管工作平台过渡。有关方面正在研究制定通过这个平台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日常管理的具体工作方案。
第二个是建立中外合作办学证书认证工作平台。在总结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对国外学历学位认证工作基础上,确定了建立中外合作办学颁发证书认证平台的工作方案。中外合作办学新生入学第一学期内通过认证工作平台注册。目前,已经完成报上来的10个省市60个机构和项目授予境外学位证书的学生进行注册。这项工作既有利于保护学生利益,也利于规范办学招生,有望逐步形成对办学质量的回溯评估机制。不过,从已经上报的情况看,确实也有一些办学机构和项目存在一些问题,不按规定招生和开展管理的情况还不同程度的存在。
第三个是建立中外合作办学执法和处罚机制。目的是依法明确省级教育部门的监管职责,促进形成分工明确、责任清楚的工作机制。目前根据《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及其实施办法以及我国相关法规等规定,梳理了省级教育部门在中外合作办学日常管理工作中的职责。考虑到这项工作在今后的规范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各地当前对依据法规应该履行的职责认识不一,实际工作中不是单单依靠“谁审批、谁管理”的思路就能解决问题。因此,下一步准备将以专项工作通知方式明确中央和省级教育部门的监管职责。另外,也想在推动执法机制建设中做一些尝试,具体做法是在一些地区设立中外合作办学的情况检测点,及时掌握情况,促进有效执法。
第四项工作就是今天会议的主题,即建立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评估机制。
开展中外合作办学评估是国务院颁布的《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要求,这项工作酝酿了相当长的时间。在拟订评估方案的过程中,考虑最多的是“不折腾”或“少折腾”,也就是如何实事求是,讲究实效的问题。为此,在组织这次评估的过程中,重点强调办学单位的自评,各办学单位做好本单位的办学自我总结和评价,并通过公布自评报告的方式接受各方面的监督。同时政府主管部门、社会、学生和办学者共同监督和促进。从省、市学校和专家反馈的意见看,大家普遍认可这种以自我评价为主、辅以组织抽查评估方式,认为有利于减少工作中的形式化,节约各方面资源,利于取得实际效果。
这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评估试点工作,是给大家搭建一个平台,希望实现两个工作目标:一是在坚持教育改革开放的前提下,实现合作办学的良性规范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是人民的要求和党的主张的内在统一,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在筹备全国教育外事工作会议和起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相关章节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推进包括中外合作办学在内的教育改革开放,也是“人民的要求和党的主张的内在统一”。我们要进一步强化改革开放的意识,提升推进改革开放能力和水平,坚持以改革的方式、开放的心态、积极的行动来推进中外合作办学的规范和良性发展。
二是实事求是,注重效益。在保证评估效果的同时,“不折腾”或“少折腾”,要减少工作中的形式化,节约各方面资源,务求实效。在具体评估工作兼顾各方关切。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工作关系到诸多群体的利益,工作复杂性程度很高。为保证工作效率,在部里统一组织基础上,主要依靠教育部学位发展中心展开。在开展评估过程中,大家一定要多站在有利于推进教育改革开放的角度,站在促进国际合作交流的角度,站在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角度出发,站在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的角度,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齐心协力把这项利国利民的工作做好。
为开展好这次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国际司和学位中心经过了相当长时间的筹备,做了大量工作,有关工作也得到了在座同志的大力支持,特别是这次先试点的四个省市的教育主管部门和各个学校已经为评估做了很多工作,希望大家齐心协力,高度重视,做好谋划,重视效益,把工作做好、做实。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www.s-myt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