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27日
信息索引号 | 014006470/2011-00040 | 生成日期 | 2010-8-2 | 公开日期 | 2011-09-27 |
文件编号 | 公开时限 | ||||
发布机构 | 无锡市教育局 | 公开形式 | 网站,文件,政府公报 |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范围 | 面向全社会 | ||
有效期 | 长期 | 公开程序 | 部门编制,经办公室审核后公开 | ||
主题(一级) | 其他 | 主题(二级) | 其他 | 体裁 | 意见 |
关键词 | 文件 | 文件下载 | |||
内容概述 |
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的通知
各市(县)区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办,市各委办局,市各人民团体,市各直属单位:
现将《关于加快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无锡市委
无锡市人民政府
2011年1月21日
关于加快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
为更大力度加快我市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更好地促进和支持经济社会加快转型发展步伐,根据全国、全省、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省、市《教育规划纲要》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更大力度加快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
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市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把高等教育放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工作的战略位置,积极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水平和服务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在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无锡由全面小康向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加快产业转型、城乡转型和社会转型,是关系到全市改革发展全局、确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紧迫任务。转型的关键依托在创新,在人才,在教育。高等教育不仅是培育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础,更是聚集创新资源的重要平台。更大力度加快无锡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在规模、结构和质量上实现新的提升,为转型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和创新动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对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把无锡建成创新经济领军城市和生态文明先驱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市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更大力度加快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牢牢把握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紧紧抓住国家和省实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有利契机,切实增强加快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积极进取、奋发有为,全力推进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二、更大力度加快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国家、省、市《教育规划纲要》精神,以服务全市转型发展为根本,以加快引进和集聚优质高教资源为重点,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坚持质量、结构、规模、效益相协调,进一步扩大教育资源,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努力为无锡建设创新经济领军城市和生态文明先驱城市提供更为有力的人才支持、科技支撑和创新动力。
(二)主要目标。加快提升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到2015年,全市高等教育在校学生总规模达到1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0%。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综合实力和服务经济转型发展的能力居全省前列,基本形成结构合理、规模适度、制度创新、质量一流的高等教育体系,满足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对创新人才培养和学习型社会人民群众终身学习的需求。
三、坚持提升和引进并举,加快集聚优质高等教育资源
(三)加快推进高等教育发展重点建设项目。1.引进建设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主要责任单位:宜兴市,协同配合单位:市教育局)。2.引进建设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主要责任单位:江阴市,协同配合单位:市教育局)。3.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升格为公办本科高校(主要责任单位:市学校管理中心,协同配合单位:惠山区、市教育局)。4.江南大学太湖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本科高校(主要责任单位:滨湖区、江南大学太湖学院,协同配合单位:江南大学、市教育局)。5.筹建无锡大学(主要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协同配合单位:市国土局、市规划局、市财政局、市学校管理中心)。6.大力推进中外合作办学。推进江南大学与国外高校合作办学(主要责任单位:新区、江南大学,协同配合单位:市教育局)。加快筹建欧洲工商管理学院无锡基地(主要责任单位:滨湖区,协同配合单位:市商务局、市教育局)。扩大NIIT(中国)服务外包学院(主要责任单位:新区,协同配合单位:市商务局、市教育局)和埃卡内基国际高级IT 人才学院(主要责任单位:滨湖区,协同配合单位:市商务局、市教育局)规模。7.加快建设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主要责任单位:江南大学,协同配合单位: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市教育局)。8.推动建设北京大学无锡研究生院(主要责任单位:滨湖区,协同配合单位: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北京大学无锡基地)。9.推动建设北京邮电大学无锡研究生院(主要责任单位:新区,协同配合单位:市科技局、市教育局)。10.筹建无锡北大方正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主要责任单位:惠山区,协同配合单位:市商务局、市教育局)。除上述已明确的重点建设项目外,全市各地、各部门要本着积极作为、开拓创新的态度,进一步加大引进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力度,包括吸引国外著名大学到无锡举办教育或培训机构,推动无锡高等教育事业在规模、结构和质量上都有新的提升。
(四)加快提升现有高等教育资源。大力支持江南大学建设发展,到2015年,基本建成国内知名、若干优势学科有较大国际影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力争综合实力进入全国高校前50位。大力支持东南大学无锡分校、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无锡基地等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水平。大力支持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推进综合改革,打造特色品牌,提升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
四、大力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高校办学活力
(五)完善高等教育共建合作机制。按照国家和省统一部署,进一步完善优化部省市共建、省市共建以及省市县(市、区)共建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机制,在部、省统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地政府、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举办高等教育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我市优势产业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的支撑作用,增强高校发展活力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六)创新高等教育多元投入机制。按照国家和省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的总体要求,探索深化公办高校办学体制改革,大力支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将民办高等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鼓励社会力量出资、捐资独立举办或共同举办高等教育。依法落实民办高校、学生、教师与公办高校、学生、教师平等的法律地位。依法加强对民办高等教育的管理,促进民办高校规范办学和自主办学,在全社会大力营造支持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七)支持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公办高校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校长治校、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现代大学治理结构。民办高校坚持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组织要在民办高校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加强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建设,发挥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作用,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促进高校依法制定学校章程,依照章程规定管理学校。推进高校理(董)事会制度建设,构建社会支持和监督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
(八)大力实施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以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为引领,以国家高职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重点在地方与行业企业共建高职院校、理事会管理、财政投入机制、税收优惠政策等方面深化改革,积极推进省市共建、校企合作,完善职业院校实习实训政府定点企业制度,研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和政策措施。积极探索建立与物联网、软件与服务外包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相关专业的职教集团和专业指导委员会,形成集团化、集成式政、行、校、企紧密合作机制。努力构建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体制与育人机制,形成具有无锡特色、在全国有影响的现代高职教育品牌。
(九)鼓励支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索高等教育大类招生、模块化培养、自主招生的培养模式。全面推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深化区域高校合作办学试点,形成资源共享、教师互聘、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的合作培养机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需要,深化教学改革,创新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式,强化实践教学,探索创业教育。落实市政府与省教育厅关于研究生培养和政产学研合作协议,支持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推动研究生培养与科学研究、科技创新实践的紧密结合。建立健全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支持高校重点学科、专业引进高层次人才,推动高校大力加强高水平高层次教师队伍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坚实基础和可靠保障。高度重视和积极做好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
五、积极引导高校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社会服务水平(十)促进提升科学研究水平。支持高校积极争取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支持高校加强科学研究,加快科研创新基地与创新平台建设,着力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和应用效果。引导高校根据经济转型发展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及时调整学科专业结构,重点支持建设与物联网、软件与服务外包、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紧密相关的学科专业,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形成一批一流的学科和科研成果。
(十一)支持深化政产学研合作。鼓励高校主动融入区域技术创新体系,与各级政府、行业企业共建政产学研合作基地。支持高校和企业共建实验室、研发中心等研发平台,鼓励高校教师到企业转化科研成果或开展联合攻关,推动“530”等高新技术企业高层次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等到高校担任兼职教授,全面推进在锡高校与企业的人才和技术合作,提升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水平。
(十二)鼓励开展社会教育培训。支持高校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集聚、优质教育资源丰富的优势,面向党政机关、企业、农村、社区和市民,通过成人教育、自学考试、远程教育、职业培训等途径,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教育与培训,努力为建设学习型社会、健全终身教育体系作出贡献。
六、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
(十三)加强教育对外交流。着眼我市扩大开放全局,围绕实现教育国际化目标,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加快开放发展进程。积极推进校际友好交流,支持高校教师和管理人员赴海外学习培训,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教学方法和管理经验。以开放办学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十四)深化教育国际合作。积极支持高校与国际知名大学创办中外合作的高水平大学和教育科研培训机构。不断扩大高校与国外院校在教育教学等方面的项目合作,积极推进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联授。积极引进国外通用职业资格证书。到2015年,在锡高校100%与国外高校开展办学项目合作,高职院校20%以上的专业课与国际通用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十五)拓展教育国际服务。积极扩大外国留学生规模,鼓励有条件的高校招收外国留学生和港澳台学生攻读研究生课程,鼓励高职院校招收留学生。支持高校在海外举办分校(校园)、学习中心和孔子学院。支持国家或省示范性高职院校与具有自主品牌的外向型骨干、龙头企业结对,赴境外开展技术服务和职工培训,扩大优质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七、加强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领导,努力开创高等教育发展新局面
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工作的领导,把高等教育工作放上党委、政府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市委、市政府建立更大力度加快高等教育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在锡高校改革发展重大问题。市各有关部门和各地区也要建立相应工作机制,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协调服务。要加大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投入保障力度,进一步落实部、省、市、县(市、区)相关合作协议中对高校的经费支持政策,对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项目给予配套经费支持。要努力在优化高等教育办学体制上下功夫,积极鼓励引导行业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支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要切实加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工作考核,把服务区域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快推进高等教育重点项目建设,纳入对相关地区、部门领导班子及其主要负责人的工作绩效考核内容,加强工作指导和督促检查,确保更大力度加快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实到位,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责任编辑:www.s-myt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