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 来源:中国日报河南记者站
河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赵新顺博士认为,在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的世界潮流影响下,未来的世界,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精通外语、了解国际文化习惯的各类专门人才;需要大批掌握先进科学技术、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水平人才。
据了解,河南大学留学生教育源远流长,1912年,河南大学的前身“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成立,专门为出国接受西方先进教育储备人才,成为当时中国的三大留学培训基地之一。
河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是河南大学现设的34个学院(部)之一。学院依托学校优势的办学条件,大力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充分汲取国际先进教育理念,与国外大学进行实质性的合作办学,共同培养高素质、高质量、国际化、复合型的高级专业人才。
8月7日,中国日报记者采访了河大国际教育学院院长赵新顺博士。
教育理念的国际化视野
赵院长说,作为高等学校,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必须进一步调整教育理念,深度研究人才培养的规格、目标以及实现途径。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推进高等教育改革,一个关键点就是要实现教育的国际化。通过教育国际化,一方面可以将发达国家人才培养的经验和方法引进来,促进我们的高等教育培养模式尽快达到一个新的水准;另一方面,中国的高等教育也可以走出去,与国外的大学联合办学,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河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顺应这种趋势而生,它主要工作职能就是为学校大力引进国际优秀教育资源,充分汲取国外先进教育理念,与国外大学实质性合作办学,共同培养高质量、国际化、应用性人才。
在经济全球化和随之而来的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河南大学在建校90周年时,开始思考走向中外合作办学之路。经过缜密的教育市场调研,经过一系列的收集、调研和洽谈,河大国教院从2003年8月开始,先后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德国安哈而特应用技术大学及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走在了一起,合作创办其河南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在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春风的吹拂下,成为河南省最早建立的国际教育学院之一。
国际化的教学师资团队
作为国际化教育的基本保障,语言能力的培养自然成为最基础的能力培养,河大国教院特别重视教师团队建设。
赵院长说,根据中国学生的习惯,中外合作办学在国情差异、语言问题、基础知识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近年来,我校积极对外沟通,探索出一套适合河南大学发展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重点打造出国教院自己的国际化师资队伍,在外语教学方面,中外教师比例达到1:1,外教授课学时达50%以上;引进的专业课采用双语教学,外籍教师与中方教师的比例为1:2,外教授课学时达总课时的1/3。河南大学中外合作办学的成功实践,对全校作出了“内牵外引”的贡献。“内牵”,是指促进了全校双语教学水平的提高,为双语教学培养了师资力量并做了教材的储备。“外引”,是指带动了河南大学与澳大利亚、德国、俄罗斯等国外著名大学的合作办学协议的生成。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结合是河南大学的学科优势,引进国外的优势教育资源,合作双方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共同组织教学活动,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定期举办教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技能和学术水平。在教学过程中,合作双方教师协力合作,采用了灵活、新颖和务实的教学方法。外方教师承担语言教学30%以上的授课量。合作双方教师共同教研活动解决教学问题,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术科研的深化。
项目实施严格的质量管理,按照综合性、国际化的标准,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学生,在国内外考研和就业的激烈竞争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创新合作办学的特色模式
河大国际教育学院建院十年来,秉持“中西合璧,育人为本,质量至上,服务先行”的教育理念,按照“开放、合作、交流、提高”的办学思路,狠抓教学质量,严格服务管理,脚踏实地,认真勤勉地开拓出了一条快速发展之路。
赵新顺博士眼中的国际化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学好语言那么简单,还要让学生具备国际化的专业技能。秉承这个理念,国际教育学院与国外著名大学多方合作,试图为中国学生提供世界上最新的教学模式和培养标准。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制四年或者五年,实行“2+2”和“3+2”模式,即学生前几学年按照中外双方共同制定的培养方案在河南大学学习,后几年可自行选择,既可以赴国外合作大学学习,也可以继续留在河南大学学习。学生出国与否,完全取决于学生自愿,学院不做强制规定。出国的学生,修完本科全部课程成绩合格者,可同时获得河大和维大各自颁发的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不出国的学生可获得河南大学的本科毕业证和学位证。
赵院长说,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河南大学的中外合作办学正在不断深化,我们正在朝实现与国外大学全程合作的方向前进。国际教育学院成功的办学实践,使我们逐渐的掌握了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水平。我们深信,面对教育国际化的大潮,我校中外合作办学的路子将会越走越宽。(记者 常城 实习记者 齐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