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青年责任教育
2012年12月05日 10:51:37 来源: 光明日报
2012年12月05日 10:51:37 来源: 光明日报
曹文泽 1965年7月生,湖南省长沙人,中共党员,北京大学法学院毕业,法学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现任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研究方向为高教管理和法学。承担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含委托项目)3项。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高等教育》、《法学家》等杂志发表文章40余篇。出版《计算机软件法律保护理论与实践》、《著作权原理·规则·案例》等专著4部。
编者按 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范围日益凸现的新现象和全球时代的基本特征。全球化不仅带来货物与资本的越境流动,也催生了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精神力量的跨国交流、碰撞、冲突与融合。全球化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风险与责任共担。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量,肩负重大责任。那么,如何对青年实施责任教育,倍加重要。
受全球化多元思潮和当今社会转型期影响,当代青年学生群体中不同程度存在理想信念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广大青年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在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让青春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长期以来,北京外国语大学以全球化中外青年责任国际比较研究中心为依托,开展研究与实践,为全球化背景下探讨青年责任问题积累了诸多有益的经验。
树立青年国际责任意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中国作为“国际社会负责任的大国”的责任意识也不断增强。中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符合国际法和公认国际关系准则的新理念,参与多边国际机制建设,着力推动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国家国际责任意识的提高也比绕要求当代中国青年树立正确的国际责任意识。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号召青年立足中国情怀、放眼国际视野,正确认识当今世界发展机遇与挑战,明确责任定位,理性承担责任,既要树立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的理想,也要树立为实现世界繁荣和进步而奋斗的国际责任意识,积极投身于全球治理、共建和谐世界、共同推动人类社会文明与进步的历史洪流中。
培养青年区域和世界领导力
随着世界政治多极化、区域新兴经济体崛起,中国越来越注重在全球范围深化与传统欧美国家尤其是非通用语种国家和地区的交往。全球化时代,我们急需立足国内、面向世界,培养一大批具有扎实外语和专业知识基础、富有国际合作能力和学术创新能力的高端国际化青年人才,使当代青年树立对世界尤其是对东北亚、东亚地区的责任意识和领导能力。温家宝总理在2011年5月首都各界青年代表座谈会上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学生谈到,“外语是重要的交流工具,中国的建设和改革开放离不开外语人才。青年人学外语不仅仅要掌握一门语言,更要学会相关知识,要将中国文化与世界经典相结合,要努力成为复合型的人才。”高校应把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能力、复合型专业知识、良好的思想品格作为人才培养的重点,使广大青年具备宽广的国际化视野和强烈的创新意识;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国际化知识;熟悉掌握国际惯例;善于进行国际间的文化合作、沟通及信息处理;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和心理素质。
构建青年国际责任实践路径
加强中外青年国际交流是当代青年拓展国际视野、增强国际责任意识、提升区域和世界领导力的重要实现路径。要结合当今世界热点问题和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中遇到的重大现实问题,以模拟联合国、中外青年辩论赛等国际青年活动为抓手,探索实施优秀青年赴国际组织见习计划,积极推动中外青年尤其是与欧美国家青年间的对话与交流。特别要把志愿服务视为当代青年担当和实践国际责任的有效载体,用志愿服务精神引领当代青年精神时尚,推动国际间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引导中国青年积极参与国际扶贫、环境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不断拓宽当代青年关于全球治理的实践路径。要根据青年政治意识和政治表达方式的新特点,利用虚拟组织、网络新媒体等多种渠道,丰富青年的参与方式,提高青年的参与水平,使青年真正成为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要鼓励青年开展学术对话,在国际活动中发出中国青年学者的声音,努力构建中国青年国际话语权。
服务青年成长的科学化
先进理论和经验对于服务青年成长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和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全球化背景下开展青年责任教育,要不断加强青年责任教育的理论研究。一方面要积极借鉴世界其他国家在青年责任教育方面一些好的经验与做法,不断研究和探索带有规律性、普遍性的内容、方式与方法。尤其要借鉴世界一流高校在青年人才能力培养和品格塑造方面的有效育人模式,科学把握全球化背景下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创建服务青年发展的有效路径。要充分发挥外语院校专业优势,加快翻译出版一批西方学生发展理论研究丛书,为国内青年学生群体研究提供理论借鉴。另一方面,要倍加关注中国当下社会转型期给青年群体尤其是当代大学生带来的各种思想影响,加强网络新媒体影响下的青年学生生存与发展的现实问题研究,加强网络舆情研判与应对机制建设,及时了解青年学生思想动态,立足当代青年学生个性化成长需要,加强青年学生分类引导。要基于对青年的准确定位和分析,实现学术研究成果向指导青年工作实践转变,推动青年工作的长足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大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要学会对自己负责,对亲人负责,对周围的人和更多的人负责,进而对民族、祖国、社会和人类负责,做一个有价值、负责任的人”。
当代青年学生应把个人理想融合于国家民族的共同理想之中,正确把握自己的人生目标,在实践中培养坚定的理想信念。高校作为青年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应牢牢把握青年人才的成长基本规律,紧跟时代步伐,努力探索有效育人模式,让中国青年认识世界,让世界聚焦中国青年,使中国青年立足国情,放眼世界,努力成为和谐世界建设的青春力量。(曹文泽)
(责任编辑:www.s-myt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