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及大力实施,中外合作办学迎来了又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一带一路”战略为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发展指明了方向,赋予其新的内涵和重要使命。在此背景下,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有必要从顶层设计上构建相应体制机制,理清发展思路和方向,加强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积极作用,调动高校主体的积极性,突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协同效应,积极寻求创新转型之道,从而实现与“一带一路”战略有效衔接、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关键词:“一带一路”;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等教育合作办学情况
经过三十多年的积累,我国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正加速进入一种暂新的发展格局。尤其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提出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办好若干所示范性中外合作学校和一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以及2014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释放出“扩大中外合作办学”的重大信号以来,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开始进入规范化、常态化及注重质量提升的发展新阶段。随着近年来“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2016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强调要“充分发挥教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形成重点推进、合作共赢的教育对外开放局面”;随后教育部于同年7月配套出台《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积极倡导沿线国家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我国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必将以此为契机,开启新的篇章。
(一)中外合作办学“引进来”。从总体办学规模而言,截至2016年11月,我国共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2469个,其中本科及以上的机构(项目)有1216个,涵盖了除青海、宁夏和西藏以外的所有省区市[1]。然而,除新加坡等极少数国家外,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等教育总体水平相对较弱的客观原因,我国引进沿线国家优质教育资源相对较少。由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发布的信息统计可知:截至2016年12月,我国有14个省市的87所高校与新加坡、俄罗斯等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开展了中外合作办学,由教育部和地方审批的机构及项目总数达200个,占全国总量的8.4%;学历教育形式涵盖了专科、本科、硕士三个层次,其中以本科和专科项目为主,具体见表1。根据调查统计分析,目前“一带一路”沿线仅有新加坡、俄罗斯、马来西亚、白俄罗斯等少数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较为发达的国家的优质教育资源进入我国,而如捷克、匈牙利、希腊等同样拥有先进教育资源的国家与我国合作还基本处于空白。因此,基于“一带一路”战略维度出发,我国与沿线国家的高等教育还有很大的合作潜力可挖,应积极加强彼此之间的深度合作。
表1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办学“引进来”情况统计表(个)
(二)中外合作办学“走出去”。目前,我国高校赴境外办学尚处于初期探索阶段,截至2016年3月,全国经审批机关批准设立或举办的我国教育机构境外办学机构和项目共有103个,其中仅有老挝苏州大学、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云南财经大学曼谷商学院、北京语言大学东京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英国卡迪夫大学中文学院等5个机构,另有98个项目,涉及15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国家[2]。此外,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出及实施,我国高校积极探索“走出去”,一批赴境外办学机构项目正处于筹备试点或初期建设阶段,具体见表2。从统计信息来看,目前我国仅有12所高校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设了12个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涉及境外沿线9个国家,仅占64个境外沿线国总数的14.1%,其中除斯里兰卡位于南亚外,其他11个机构项目都位处东南亚各国。这样的发展规模和结构,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全局体量、空间布局极不相称。总体而言,当前我国高校境外办学总体数量较少、学科专业设置单一、国际化师资队伍不足、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还缺乏机制性建设,赴境外办学机构项目均集中分布于东南亚、南亚临近国家,而中亚、西亚、中东欧等地区国家还处于空白。长期以来,在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领域,“走出去”与“引进来”极不平衡,除因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自身客观条件因素外,政府及教育界也普遍缺乏境外办学重大意义的充分认识,在中外反向合作办学方面存在战略盲点,导致教育国际化长期滞后于经济贸易国际化。综合分析而言,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资源丰富、特色鲜明、互补性强,未来合作空间巨大。
表2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办学“走出去”情况统计表
注:1.表中统计信息来源于各相关高校官网查询所得;2.数据统计截至日期为2016年12月;3.本文依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发布的《工业化蓝皮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业化进程报告》,统计认定“一带一路”沿线涵盖65国(除中国外,还包括蒙古、东盟10国、西亚18国、南亚8国、中亚5国、独联体7国、中东欧16国)。
二、中外合作办学与“一带一路”战略的联动关系
(一)“一带一路”为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创造了新机遇
“一带一路”战略给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近年来,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一带一路”战略,促进与沿线国家的教育、科技、文化等务实合作,开启了中国高等教育转型的新时代。这种转型,一方面为高校探索国际化道路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和空间,同时也给我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度分析30多年的中外合作办学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在与欧美等主要发达国家合作过程中,从早期的优质生源到后期的优秀人才呈现出一边倒的输出、外流,我国一直处于不平衡合作的弱势一方,位于合作链的“低端”、“下游”,属于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方和被供给方。而“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对于中外合作办学而言可谓恰逢其时,一方面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已取得大幅提升,从国际大学排名到高校科技成果产出、人才培养成效均已充分说明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具备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能力;另一方面,“一带一路”的适时推出,必将对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开拓新的发展方向、转变由仅注重内向发展到开拓境外市场、由“引进”到“输出”的发展格局产生积极的助推作用,从而为新形势下我国高校探索新型国际化道路提供了广阔舞台。
(二)“一带一路”战略赋予中外合作办学新使命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政府近年来反复强调的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新理念。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在今天中国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步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之际,“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出及亚投行的组建等举措,都体现了这种情怀。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进程中,教育承担着独特的使命。毋庸置疑,“一带一路”所提倡的深度合作、互联互通在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人才投入与智力支持,这就需要中外合作办学来承担历史使命:一是要培养出代表中国质量与技术的人才输送到亟须建设与治理的沿线国家去就业、构建合作关系;二是要积极吸引沿线各国留学生,深挖国际生源市场,为相关国家培养具有一定中国情怀、适应“一带一路”战略需求的各国本土人才;三是通过中外合作打造的科研平台和决策智库来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提供智力支持和咨询服务。
(三)中外合作办学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内容和“排头兵”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除了政府间的精诚合作、互利互信,民间的交流对话也具有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教育中介功能的发挥,在构筑软实力和外部和谐环境方面发挥着决定性的功能。可以说,作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中外合作办学,不仅其本身就是“一带一路”战略丰富内涵的重要内容,同时在引领合作方向与领域方面,以及为其他领域的合作储备必要的人才资源、构筑人文互信等方面,都可谓举足轻重。而“排头兵”作用的发挥是由教育自身的特点决定的,教育过程由于周期长的特点,必须要比其他方面的工作先行一步或者适度超前,才能为其他方面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3]。客观而言,当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等教育的总体水平,与建设目标需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这就需要教育先行,提高区域人口素质,加深相关各国人民之间的文化认同。
(四)中外合作办学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提供软实力支撑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主席在2014年11月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就对我国外宣工作提出要求:提升我国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做好对外宣传。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民心相通的关键在于文化认同,民众认同哪种文化,就会对该文化的来源国产生亲近感,而这种亲近感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民众的思维方式与行为选择,从而为彼此合作构筑牢固的心理基础。中外合作办学其中一项重要功能正是通过教育融合,传播文化思想,促进中外人民的文化认同,加深民心情感,从而有助于培养出一大批知华、友华、亲华的高素质国际人才,进而使“一带一路”战略拥有良好的人脉与人才基础。
三、对接“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加快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创新发展
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本身就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内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同时还要衔接服务好“一带一路”特定战略,因此要发挥各方力量,建立健全政府、学校、社会力量权责明确、分工协作、高效有序的协作体系,从而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顶层设计,国家层面上积极强化体制机制构建
深入研究全球主要跨境教育强国,不难发现,上个世纪的美国就在体制机制层面上为开展全球跨境教育打下了坚实基础。首先在体制建设方面,美国于1975年成立了全美高等教育认证委员会,并于2001年专门出台了跨境认证准则,实现了本国教育质量认证组织与国际教育质量认证组织之间建立联系纽带,从而为向他国推广本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障。其次在机制建设方面,美国建立了政府、教育机构、高校、企业“四位一体”的跨境教育体系,四个主体各自独立、相互协同,实现了良性运作[4]。而反观我国,虽然在中外合作办学“引进来”相关政策制定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逐步趋于规范化,但是“走出去”的政策文件却仅有2002年12月发布的《高等学校境外办学暂行管理办法》(教育部令第15号),全文只有1400余字,仅对基本要求做了概括性的说明。然而该文又在2015年11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规章的决定》中明确予以废止。客观上,形成了当前我国赴境外办学“无法可依”的局面。
在这种宽松、放权的改革红利环境中,如何积极引导、监督评价、认证服务、有效鼓励,则是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统揽全局,科学加强体制机制建设。首先随着“一带一路”深入推进,我国高校境外办学已是大势所趋,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当前世情、国情,制定新时期我国高校境外办学管理办法,加强相关办学活动的监管、引导和扶持;其次应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第三方教育认证机构,并制定相应的一系列政策和准则,作为我国跨境教育实施质量层面的保证,同时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国际教育质量认证接轨;再次要积极发起、倡导沿线各国建立教育双边多边合作机制、跨境教育质量保障协作机制,统筹推进“一带一路”教育共同行动。
(二)牵线搭桥,各地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积极作为
通过研究美国跨境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发现,地方政府通过官方和民间两种渠道积极向全世界推销美国特色的高等教育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因地制宜,积极与沿线国家政府间加强联系,牵线搭桥,建立中外教育合作交流常态机制,为区域高校之间的深度合作搭建联络平台、交流机制,同时专设“一带一路”政府留学奖学金制度,侧重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和培养。
地处我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近年来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征程中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率先在全国掀起中外合作办学“走出去”的高潮。根据统计,截至2016年12月,该省先后已有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等5所高校在东南亚5个国家开展专科、本科、硕士等层次的学历教育境外办学,无论办学规模、学历教育种类、专业分别广度、合作深度等方面均走在全国境外办学的前列。梳理云南高校国际化办学的发展道路,我们不难发现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引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云南省教育厅先后开展了云南教育美国行、东盟行、南亚行、北美行、港澳行、大湄公河区域行等云南教育推介交流活动,在当地掀起了一股汉语热和云南教育热。为积极打造“桥头堡战略”,2006年云南省政府推出了首批4所“走出去”战略试点高校,通过多项优惠政策大力扶持。2008年,云南省开启建设11个国际人才培养基地,省财政拨付专项资金予以支持,目标是建成较高水平的国际人才培养平台。2016年7月,云南省教育厅与泰国驻昆明总领事馆联合主办的“滇泰教育合作研讨会”,吸引了泰国11所高校和云南28所高校的积极参与。由此可见,正是得益于起步早,且有地方政府的科学引导、有效支持,云南高校纷纷“走出去”,拓展了高校国际化的新路径、新视野。
(三)顺势而为,高校紧抓战略机遇
对于积极寻求转型突围发展的我国众多高校而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创造了宝贵的机遇期。各高校应根据自身的校情实际,理清优势所在,分类定位合作模式,找准合作方向及切入点,合理规划合作办学实施路径。
首先,拥有比较优势的重点高校应积极服务“一带一路”战略“走出去”。盘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除少数发达国家外,多数为发展中国家,与其相比,我国高等教育总体水平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以2015-2016年QS世界大学排名百强入选高校为例[5],相比而言中国入选高校数量明显最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高等教育总体水平的比较优势。在“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中,仅有6个国家的11所高校入选QS排名前百强,中国高校9所,占比81.8%,其中中国内地高校4所,占比36.4%。由此可见,拥有对比优势的我国重点高校可积极探索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境外办学,建立境外分校或合作项目,与境外高校合作建立国际联合科研平台及智库机构,同时注重研究生层次留学生的招收,侧重高端人才的培养。
其次,拥有一定专业特色优势或地域区位优势的地方普通高校应采取差异化策略,推进区域教育人才培养特色化建设,有针对性的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专科、本科层次国际生源,利用自身实训化、技能型专业特色优势,呼应“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大量技术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加大基础应用型国际化人才的招生培养。
此外,根据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的《2014年度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显示:当前,我国高校“一带一路”小语种数量不足,“一带一路”覆盖的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5个地区的官方语言数量超过40种,而我国2010年至2013年高校外语专业招生的语种只覆盖其中的20种。同时,“一带一路”小语种在校人数偏少且小语种培养模式相对单一[6]。由此可见,我国高校应有针对性做好学科专业的布局,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发展目标高度契合的学科专业建设,完善小语种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将沿线国家语言课程纳入我国专业课程体系,形成多元化的培养格局,以尽快适应“一带一路”建设对语言人才的迫切需求。
(四)重视协同,突出校企合作联动效应
深入分析“一带一路”战略的构想和内涵,不难发现,实施这项涉及面广、系统性强、周期跨度长、辐射区域大的战略工程,最大的难点就在于如何有效整合各方面资源来合力攻坚。战略实施初期的关键任务是亟需通过教育与产业协同、学校与企业结合,有针对性的培养一大批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投入到“互联互通”迫切需要解决的沟通交流、基础设施建设当中。然而,目前“一带一路”沿线的中国企业有1万多家,但企业和高校有效合作的还很少。
2012年5月,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与红豆集团合作共建柬埔寨南洋红豆学院,启动教育培训合作项目。为了支持柬埔寨西港经济特区的建设,红豆集团积极提供资金支持,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负责配备教学资源。4年多来,项目先后开办了初级汉语、中级汉语、英语口语、国际商务管理、国际贸易等6期14个班,在柬培训员工达1.4万人次[7]。这种高等职业院校支持跨国企业办教育和培训的模式得到了中柬两国政府的高度评价。为了实现培训的常态化和系统化,可持续地为地方经济和企业发展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学校主动申领海外办学和职业技能考核评级资格。2014年5月,学校与柬埔寨西港莱福大学、建明大学达成了合作办学协议,利用双方师资、实训等条件,通过“1+1”分段模式共同培养当地经济发展亟需人才。
无独有偶,中建八局一公司与山东大学从2015起合作设立优秀国际学生奖学金,为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提供奖学金,资助沿线国家学生到山东大学攻读“国际项目管理”硕士专业[8]。近年来,中建八局一公司积极探索“走出去”发展模式,先后参与了阿联酋、巴林、毛里求斯、韩国、加蓬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部分重点工程的建设,海外业务不断突破,但作为大型企业亟需一批掌握汉语、熟悉国际规则、具有专业知识,善于沟通交流的沿线国家本地高端人才。这种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定向人才培养合作模式,较好的实现了为企业“订单式”输送人才。校企合作实施国际化人才培养,既有利于提升自身社会公益形象,提高社会美誉度,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国际影响力。
无论是具有较强办学实力的重点学府,还是一所地方普通的高职院校,以上事例充分说明,校企合作发挥联动效应在抢抓发展机遇,开发外籍人才资源,紧密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方面,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和不可或缺的作用。相关高校、企业应根据自身的优势所在,谋篇布局、长远规划、协同发展,从而实现互利共赢。新形势下高教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如何顺应新形势、抓住机遇,承担好“一带一路”建设提出的新使命与新要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亟需我们深入研究、积极而为。
参考文献:
[1] 储召生.中国顶尖高校探索“国际校区”模式[N].中国教育报,2016-11-28(05).
[2] 熊建辉.境外办学:“走出去”还要“走得稳”[N].光明日报,2016-11-29(14).
[3] 林金辉.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47.
[4] 刘晓亮,赵俊峰.美国跨境教育问题研究[J].教育科学,2014,(08):81-85.
[5] 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15/16[EB/OL]. http://www.topuniversities.com/qs-world-university-rankings.2015-09-16/2016-03-17.
[6] 韩家慧.教育部连续10年发布“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N].人民日报,2015年10月16日(05).
[7]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EB/OL].(2015-05-22)[2016-12-14].http://www.tech.net.cn/web/articleview.aspx?id=20150522160715814&cata_id=N004.
[8] 郝雪莹.资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到山大就读[N].大众日报, 2015-11-03(04).
A Brief View on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Higher Education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One Belt and One Road”
GUO Qia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the office of President,Nanjing 210023,China)
Abstract: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brought in the another important period of strategic opportunities, with the strategy of " One Belt and One Road " put forward and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 One Belt and One Road " pointed out the direction for the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 of sino-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Endowed with new connotation and important mission. Against this background, It is necessary for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Higher Education to build corresponding system and mechanism from the top-level design, Clarify the development ideas and direction, Play the positive role of the government education departments,Arouse the enthusiasm of subjec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o strengthen the synergistic effect between college and enterprise,Actively seeking the way of innovation transformation, So as to realize effective connection, mutual promotion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with the strategy of " One Belt and One Road ".
Key words: “One Belt One Road”;Higher education;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Developmental Strategy